文化中國行?新文化“興”青年|用鏡頭記錄博物館里的中國
博物館館藏千秋,,一眼千年。他鏡頭里的文物,,不管是幾十萬年前的,,還是幾百年前的,都有一種歲月沉淀的智慧,,給人意想不到的驚艷感,。
他叫黃翼,網(wǎng)名“動脈影”,,一名擁有近400萬粉絲的博物館文物攝影師,。
從天門市博物館到遼寧省博物館,從南京博物院到山西博物院,,他用鏡頭記錄博物館里的中國,,拍了200多家博物館積累了50多萬張文物照片。
拍攝文物,,機緣巧合
“我只是一個喜愛博物館的普通游客,,只是一個‘發(fā)照片的’,什么也不懂,,工作與博物館及文博圈都沒有關(guān)系,,設備是5D4/R5+百微,字體是造字工房刻宋……”這是“動脈影”在社交平臺的自述,。
這個自謙只是“發(fā)照片”的人出生于1985年,,原本,工作和博物館,、文博圈確實不沾邊,。只是,2012年的一次偶然,,讓他一腳踏進了博物館文物攝影師這個“圈”,。
這一年元旦,,“動脈影”買了一個新相機,和朋友一起去陜西歷史博物館逛了逛,,發(fā)到網(wǎng)上分享,,受到很多人喜歡。之后,,堅持拍攝,、分享,積累的粉絲越來越多,。
他鏡頭下的文物似乎有了靈魂“會說話”,,既有文物所在的年代感,又透著老祖宗們的智慧和審美,,驚艷幾百萬網(wǎng)友,。很多網(wǎng)友感慨:“角度太刁鉆,太驚艷了,!”“明明我也去看展了,,為什么沒看到這樣的角度,這么好看,?”
“動脈影”說:“對我來說,拍照只是記錄博物館參觀的一個手段,。而我在記錄的過程中,,盡量把它拍得好看一點。展品就放在展柜里面,,燈光是什么樣的,,環(huán)境是什么樣的,我都不會嘗試著去做改變,。能有一些周圍的,、幫助我拍攝的、機緣巧合下的東西是最好的,?!?/p>
不斷分享,做大家的“腿”和“眼睛”
“動脈影”對博物館文物的拍攝有一種癡迷,。今年3月,,他在微博上寫道:“我好瘋,頂著10+小時飛機和7小時時差,,回來上海落地直接飛機轉(zhuǎn)高鐵揚州轉(zhuǎn)的
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中華第一玉龍,,拍了;浙江省博物館的良渚玉琮王,拍了,;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,,拍了……在“動脈影”的微博里,可以看到博物館里的中國,。
都去過哪些博物館,?“動脈影”列出長長的博物館名,既有“頂流”也有不知名的,。他說,,各地對博物館建設越來越重視,博物館的展覽越辦越好看,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逛博物館,,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
“南京博物院90周年慶特別推出的‘玉潤中華——中國玉器的萬年史詩圖卷’太棒了,,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玉器主題展覽,,我去拍了發(fā)在網(wǎng)上,無意中帶火了一件文物——清代鑲嵌碧璽玉帶扣,?!薄皠用}影”說,江蘇的博物館都很有看頭,,南京,、揚州、蘇州,、常州這些城市的博物館,,不止一次打卡。南京博物院的“頂流”文物“小粉爐”——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,,在2013年,,他就拍過了,當時有好幾萬的轉(zhuǎn)發(fā)量,,好多網(wǎng)友跟著照片到南博打卡,。
“動大,我想去上海,,有什么展可以推薦,?”在社交平臺,“動脈影”是博物館的“百事通”,,大家有什么疑惑都問他,。堅持12年博物館文物拍攝,他說:“很多博物館里面的美和一些細節(jié),,走馬觀花容易錯過,,我既然喜歡給文物拍照,,那我就可以做大家的‘腿’和‘眼睛’,把自己看到的美,,分享給大家,。這也是我這么多年以來,堅持的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,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