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有空,吳根平就走到村民中間了解民情,,把村民的事一件件記在心里,。□記者濮建明攝
□蘇報駐昆山首席記者 姚喜新
一個普通的新農村,,吸引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一次次考察,,調研。
昔日債臺高筑,,如今村強民富環(huán)境美,,令很多昆山城里人都羨慕。
市北村的魅力何在,?答案是:在昆山“兩個率先”實踐中,,摘窮帽、富百姓,、奔小康,、全面邁向現(xiàn)代化的強村富民之路,,具有標本價值。
和蘇州其他先進村一樣,,市北村的發(fā)展也離不開“能人”書記———周市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,、市北村黨委書記吳根平。這位奉行高調做事,、低調做人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,,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,對新時期當好一名村書記帶來什么啟示,?
帶領村民打“翻身仗”
從負債2000多萬元到現(xiàn)在年可支配收入2000多萬元,吳根平帶領村民把昆山的“北大荒”開墾成示范村
“最初滿心歡喜,,認為可以在農村大干一場,,可面對的是另一番景象?!?/p>
1997年9月,,33歲的吳根平站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。
周市鎮(zhèn)推進昆山農村現(xiàn)代化示范村建設,,需要充實一批政治素質,、創(chuàng)業(yè)能力強的“能人”,加強村領導班子建設,。在市北村長大的吳根平成為村支部書記的人選,。
家人反對說,你傻啊,,放棄鎮(zhèn)外貿公司經理和三產辦主任兩個機關助理身份,,去當個小小村書記?村民顧妹娣勸他,,弟弟你來做啥,,跑回市北村收拾“爛攤子”,你是來當“末代皇帝”的,!連村里的干部也不理解,,與吳根平一起工作過的市北村原黨委副書記唐燕萍說,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“怪”書記,,放著自己公司紅紅火火的生意不干……
舍小家,,為大家,為了家鄉(xiāng)能富裕起來,,吳根平沒有猶豫,,堅決服從組織安排??涩F(xiàn)實遠比他想象中困難,。
當時的村里一片蕭條:負債2000多萬元,,村級經濟入不敷出,干部群眾人心渙散,。2001年8月,,范潭、蔡涇兩個經濟薄弱村并入市北村,,陡增380多萬元外債,。
為了躲債,吳根平被法院的車子追趕,,開著摩托車“逃竄”,。還有人建議他去開個住院單,到醫(yī)院里躲一躲,?!耙潜弧テ饋怼?zhèn)里和村里哪有錢來贖我??!”提及往事,吳根平不勝唏噓,。
逃避不是辦法,,村里欠的歷史舊賬,跟自己個人沒關系,。吳根平不請律師,,自己為自己辯護,打起了官司———欠債還錢,,天經地義,,但首先要讓村級集體經濟發(fā)展起來,才有錢還,!
就這樣,,吳根平背負重擔,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———為市北村創(chuàng)基業(yè),,帶領農民創(chuàng)家業(yè),。他發(fā)誓:一定要打個漂亮的翻身仗!
針對村里的困境,,吳根平一上任就進行廣泛調研,,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發(fā)展思路:一產穩(wěn)村,二產興村,,三產強村,。
———大力發(fā)展生態(tài)農業(yè),建設金針菇產業(yè)基地和高效農業(yè)種植基地,,規(guī)劃建設500畝糧油基地,,建成近800畝傳統(tǒng)種植與現(xiàn)代都市觀光農業(yè)相結合的綠色無公害種植基地,,年銷售額逾5000萬元;
———“民進村退”,,實行企業(yè)改制轉制,,優(yōu)化產業(yè)結構,提高經濟效益,,并通過典型引路的方式,,鼓勵農民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,全村共有60多個村民成為各類企業(yè)老板,;
———利用市北村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,,建造2.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用于出租,建成近3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,、小商品市場和商業(yè)用房,,組建并完善農村三大合作社,搭建富民強村的載體,;
———2010年,,提出“跳出市北,、發(fā)展市北,、壯大市北”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投入近億元建設的高16層,、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市北大廈即將投入使用,,可新增村級可支配收入1000多萬元。
17年間,,市北村面貌發(fā)生了根本性的變化,。2012年,村級資產超2億元,,可支配收入2163萬元,,農民人均收入達28000元,并計劃于3-5年內,,實現(xiàn)村級收入億元村的目標,。
不僅村子富了,多年來,,市北村還將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,、國家級生態(tài)村、中國特色村,、江蘇省文明村,、蘇州市幸福鄉(xiāng)村等榮譽收入囊中。一個負債累累的普通村,,成了遠近聞名的示范村,?!?006年,我們把最后一筆債還清了,?!钡捳Z,感慨無數(shù),。
村里的老書記朱洪發(fā)見證了這些年的鄉(xiāng)村巨變,,見到吳根平總是贊許地點點頭:不容易!
干部辛苦換群眾幸福,,值
不攀“高親”攀“低親”,,吳根平說:“如果能用村干部的‘辛苦指數(shù)’來換群眾的幸福指數(shù),值,!”“不與領導攀‘高親’,,要與村民攀‘低親’,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親人,,親人的事就是我的事,!”吳根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訪。
至今他還記得,,1997年走訪的第一戶人家,,五保戶王冬生家。正值寒冬,,屋里十分簡陋,,床上只有破墊子,上面蓋著黃大衣,。窘迫的生活現(xiàn)狀讓吳根平流下了辛酸的淚水,。王冬生患有先天弱智,“冬天賣冰棍,,一年四季賣大蔥”,,但是這樣的勤勞又怎能脫貧,更別說致富,!吳根平當即掏錢給他買了床上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,,并給了他一些生活費?;卮逡院?,吳根平把他列入幫扶對象,現(xiàn)在,,每年除夕他走訪慰問的五六戶家庭中,,王冬生家必去。自己掏錢買上大米、油,、棉被送去,,溫暖的是人心。
2011年10月,,市北村8組50多歲的村民項月芳遭遇車禍,,傷勢嚴重。吳根平趕到醫(yī)院,,為其墊付了6000元醫(yī)藥費,。為了挽救她的生命,他找醫(yī)院領導商量,,又從上海請了多位專家來昆山救治,。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,終于將項月芳從死神手里“搶”了回來,。在她康復的時間里,,吳根平還經常和其他村干部一起看望項月芳?!坝袇菚浽谑斜贝?,就是我們老百姓的福”,。
村民卞有忠刑滿釋放,,回村后想要找份工作重新生活。然而沒有學歷,、沒有技能的他四處碰壁,,萬般無奈找到了吳根平,。吳根平沒有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,,第一時間幫他聯(lián)系工作,很快得到了落實,?!皡菚洓]有架子,面對村民的困難,,他總是全力以赴解決,,是他給了我新的人生?!?/p>
在市北村,,吳書記幫助村民的故事說不完。而吳根平從中也悟出一個道理:花小錢,,辦大事,;做小事,成大器。假如不能和百姓心貼心,,情連情,,當變電設施建設需要動遷農戶房屋時,怎能在十天內全部簽約成功,?,!
17年來,吳根平經常抽時間,,走訪企業(yè),、走進村民家、走上農間田頭,,把群眾的事都當自己的事來做,。正因如此,他也坦言,,如果給自己的幸福指數(shù)打個分,,原來開公司做生意可以得99分,到上海送貨進貨,,哪怕一天不吃飯也沒關系,,照樣開心; 現(xiàn)在只有30分,,要操心的事情太多,。“但是,,如果能用村干部的‘辛苦指數(shù)’來換群眾的幸福指數(shù),,值!”
“三多”生活,,源自市北
“昆山老百姓有‘三多’,,收入多元,保障多重,,生活多彩”,,黨的十八大期間,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的形象描述被廣泛關注,。
市北村面積5.35平方公里,,有829戶農戶,戶籍人口2675人,,外來人口6000多人,。
十八大期間,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將當前昆山人的“三多”生活“推廣”之后,,受到各方普遍關注,。源自市北村的“三多”生活,正是昆山由全面小康向更高水平推進率先基本實現(xiàn)現(xiàn)代化過程中,百姓生活狀態(tài)的素描,。
午后陽光下,,市北幼兒園的孩子在尉州廣場歡快地隨著音樂舞動?!斑@里以前是個臭水溝,,村里下大力氣進行了整治,現(xiàn)在是漂亮的公園,?!庇變簣@老師說。這個廣場又被稱為市北的“文化客廳”,,前不久舉辦的第三屆“周市杯”舞獅邀請賽,,當?shù)赜^眾里三層外三層,大飽眼福,;同樣在這個廣場,,活躍著一支夕陽紅隊伍,每周一到周五都有活動,,戲曲,、舞蹈,還有自編自演的小品,。吳根平說,,現(xiàn)在農村人的生活也像城里人一樣豐富多彩。
為了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成果,,市北村在吳根平的帶領下,,各項富民工程、惠民政策接連出臺,。
近年來,,市北村推出一系列致富計劃,包括就業(yè)富民,、物業(yè)富民,、創(chuàng)業(yè)富民,、合作富民,、保障富民等八大措施,不斷提高村民生活水平,。該村村民就業(yè)率達96%,; 全村80%以上的村民都有物業(yè)性收入;60多名村民在村里的全力支持下,,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,。
目前,市北村民的養(yǎng)老保險參保率達100%,其中城鎮(zhèn)職工養(yǎng)老保險參保率達82%,,村民不僅享受到了全額免費的農村醫(yī)療保險,,且大病報銷不封頂,45周歲以上村民每年都能享受全程免費的健康體檢,,城鄉(xiāng)一體的居民生活保障網基本形成,。
不僅如此,市北的村民還享有村自主規(guī)定的8項福利,,三老干部補貼,、當兵立功、村民子女考上全國十大名校給予獎勵……村里每年額外支出50多萬元,,用于對村民的各種補貼,、救助及其他福利。
近年來,,市北村不斷實施環(huán)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工程,,打造了四個農民新型住宅小區(qū),建立起市北公共服務中心和文化活動中心,、農民公園,、農家書屋、電子閱覽室,、文化廣場,、自然村落健身點、市民學校等文化場所,,建成大型集貿市場等,,累計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。
吳根平說,,他不奢求人人都稱他為“好書記”,,只要村民說一句“書記好”,就心滿意足,。
來源:蘇州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