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當過保安,做過電焊工,、營業(yè)員,,2011年來到太倉后,他在南郊順創(chuàng)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當“打雜工”,,每天從早晨走進車間到晚上下班,,都閑不下來?;氐剿奚?,即便累得已經睡下,靈感勃發(fā)時,,也要爬起來打開電腦,,把文字記錄下來。他——張新文,,來自皖北農村,,從未放棄自己的文學夢想,十多年筆耕不輟,,在國內多家報刊發(fā)表散文,、詩歌、小說等作品300多篇,。
10年發(fā)表作品300多篇
3日下午,,在張新文工作的車間,記者見到了他,。他一邊滿頭大汗地搬弄著每袋上百斤重,、剛加工好的五金產品,一邊連連對記者抱歉:“實在不好意思,,這批貨趕著要過磅裝車發(fā)貨,。”
忙完手中的活計,,張新文帶著記者來到公司提供的宿舍,。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,,非常簡陋,屋子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放在床邊的各種文學書籍,。有些窘迫的張新文讓記者在床沿坐下,,與記者拉起了家常。
46歲的張新文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新集鎮(zhèn)農村,,1989年高考因英語失利與大學失之交臂,。于是他回到老家務農,看書寫作成了張新文農忙之余的最大愛好,。鄉(xiāng)村的生活為張新文堅持鄉(xiāng)土文學寫作打了下堅實的基礎,。
2001年5月,張新文的散文《小調女》發(fā)表在安徽省現代農村報上,。之后便一發(fā)不可收拾,,至今十多年間,張新文累計寫下3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,。他創(chuàng)作的《瘸大叔》,、《鄉(xiāng)村女人》、《小村能人“鐵匠胡”》,、《老實頭和大黃?!贰ⅰ多l(xiāng)下納涼》等300多篇詩歌,、散文,、小說發(fā)表在《天津日報》、《齊魯晚報》,、《羊城晚報》,、《揚子江詩刊》、《內蒙古日報》等國內多家雜志,、報紙上,,并先后加入安徽省蚌埠市、江蘇省太倉市作家協會,,目前正在申報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,。
夢想出書回報家人
和張新文的閑聊中,問及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文學,,第一篇作品什么時候發(fā)表時,,一旁的妻子張小艷回答道:“上初中的時候他寫的《古渡秋色》就在《蚌埠日報》上發(fā)表了,還得了獎呢,?!笨从浾咩吨瑥埿∑G莞爾一笑,,告訴記者他們是初中同學,。當時,五河縣舉辦首屆文化節(jié),,張新文的散文《古渡秋色》獲得優(yōu)秀獎,,在學校引起不小的轟動。也是因為文學,,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,。在張小艷心里,丈夫忠厚,、樸實,、顧家、有責任心,、有愛心,。
1997年開始,張新文和妻子一直在外面打工,。張新文重視對孩子的教育,,為了照顧子女上學,2003年的時候,,妻子繼續(xù)在深圳打工,,張新文則回家種地務農做“陪讀爸爸”,業(yè)余時間仍堅持寫作投稿,。在他的精心培養(yǎng)下,,一兒一女都考上了大學,找到了不錯的工作,。
張新文告訴記者,,他有一個夢想,就是將自己已經發(fā)表的部分作品結集成冊,,出一本書,,算作是對妻子和家人的回報。他說,,太倉文化底蘊深厚,,市文聯和作協的領導、前輩給了他很大的支持,。他希望有機會回饋太倉,,義務給學生輔導作文。
張新文說,,自己這十多年一直生活在社會最基層,,文章所反映的也都是“草根”的生活百態(tài)。今后,,他會一如既往把筆觸聚焦在“草根”們的身上,。(實習生 周子寅 記者 計海新 文/圖)
來源:太倉日報